典讯大码洋藏书网|精品馆藏大码洋图书网

欢迎您访问典讯大码洋书讯网

注册 登录 电话: 029-89666909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典讯大书房 > 图书出版 > 史籍史料 >
1
宋本唐求诗集

ISBN:978 -7 -5149 -3869 -2 出版单位:中国书店 定价:1580.00 副书名及说明文字: 分册号: 市场分类:古籍整理 CIP核发时间:2025 -04

正书名:宋本唐求诗集 出版时间: 装帧方式:线装 丛书名: 正文语种:中文 学科分类:文学 主题词:唐诗;诗集

作者:(唐) 唐求, 撰 其他责任者:: 开本或尺寸:19*26 分册名: 版次:1 中图分类:I222.742

内容摘要:
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本《唐求诗集》一卷,是现存极为珍贵的南宋坊刻唐人诗集孤本,兼具文献学、版本学与艺术史多重价值。此本框高17.3厘米,宽13.1厘米,版式为每半叶十行、行十八字,白口左右双边,刀法劲健,字体趋近欧体而略带写意,墨色沉郁,纸张为典型南宋浙刻用楮皮纸,整体风格与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宅书籍铺刻书特征高度吻合。陈氏为南宋后期杭州著名书坊,以刊刻唐人别集精审著称,张秀民《中国印刷史》考其刻书三十二种,其中《唐求诗》十八叶与此本行款相合,赵万里更从刀法字风推断为“宋末棚本”典型。虽因卷首目录残缺,未见“陈宅书籍铺”刊记,但结合版式、地域及同期刻工技艺比对,学界普遍认定其为陈氏所刻,填补了唐宋文献著录中《唐求集》无传世版本的空白。此本递藏脉络清晰,钤印串联明清两代顶级藏家:清初季振宜以“沧苇”“士礼居”等印鉴标注其珍罕;黄丕烈以“荛夫”题跋考订源流;汪士钟“阆源真赏”、杨氏海源阁“四经四史之斋”“宋存书室”等印,印证其历经乾嘉至民国的递藏体系,与陈宅刻书多由江南藏家传承的轨迹一致。内容方面,收录唐求诗35首半,涵盖《晓发》《客行》等隐逸山水之作,语言洗练清冷,契合《茅亭客话》所载“诗瓢沉江”典故中唐求“放旷疏逸”的方外气质。其诗未入唐宋官修书目,仅赖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存名,而此宋本不仅保存晚唐隐逸诗风原貌,更以“十得二三”的劫余之态,实证文献流传中“诗瓢”传奇的真实性。作为现存唯一宋刻唐求诗集,其版本之稀见、递藏之有序、文本之原始,堪称研究唐末诗史与南宋书坊刻书生态的双重瑰宝。
开 本:19*26 纸 张: 包 装: 是否套装:线装 国际标准书号:978 -7 -5149 -3869 -2 所属分类: 史籍史料

宋本唐求诗集

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宋本《唐求诗集》一卷,是现存极为珍贵的南宋坊刻唐人诗集孤本,兼具文献学、版本学与艺术史多重价值。此本框高17.3厘米,宽13.1厘米,版式为每半叶十行、行十八字,白口左右双边,刀法劲健,字体趋近欧体而略带写意,墨色沉郁,纸张为典型南宋浙刻用楮皮纸,整体风格与临安府棚北睦亲坊陈宅书籍铺刻书特征高度吻合。陈氏为南宋后期杭州著名书坊,以刊刻唐人别集精审著称,张秀民《中国印刷史》考其刻书三十二种,其中《唐求诗》十八叶与此本行款相合,赵万里更从刀法字风推断为“宋末棚本”典型。虽因卷首目录残缺,未见“陈宅书籍铺”刊记,但结合版式、地域及同期刻工技艺比对,学界普遍认定其为陈氏所刻,填补了唐宋文献著录中《唐求集》无传世版本的空白。此本递藏脉络清晰,钤印串联明清两代顶级藏家:清初季振宜以“沧苇”“士礼居”等印鉴标注其珍罕;黄丕烈以“荛夫”题跋考订源流;汪士钟“阆源真赏”、杨氏海源阁“四经四史之斋”“宋存书室”等印,印证其历经乾嘉至民国的递藏体系,与陈宅刻书多由江南藏家传承的轨迹一致。内容方面,收录唐求诗35首半,涵盖《晓发》《客行》等隐逸山水之作,语言洗练清冷,契合《茅亭客话》所载“诗瓢沉江”典故中唐求“放旷疏逸”的方外气质。其诗未入唐宋官修书目,仅赖《直斋书录解题》存名,而此宋本不仅保存晚唐隐逸诗风原貌,更以“十得二三”的劫余之态,实证文献流传中“诗瓢”传奇的真实性。作为现存唯一宋刻唐求诗集,其版本之稀见、递藏之有序、文本之原始,堪称研究唐末诗史与南宋书坊刻书生态的双重瑰宝。